台灣電力公司同心園地雙月刊-195期
伴我大半個國中時光。但是我們卻因為小事吵 架了,具體原因已經記憶模糊。吵架的第一週 我們怒目相視,雙方都不肯向誰低頭;吵架的 第二週已經冷靜下來,但是誰都不肯先開口, 彷彿這樣代表認錯。於是,第三週過去,第四 週也過去了,我們的關係維持在冰點,錯過重 修舊好的機會。從那天起,兩人從無話不談變 成形同陌路,即使是課堂被分到同一組,也只 剩客套的寒暄。哪怕雙方都明白這件事早已過 去,但是青春期少年的自尊卻扼殺一段親暱的 友誼,當初的默契無間不復存在。 長大之後回想這段往事仍會覺得懊悔,偶爾從 臉書得知他的近況,仍會覺得他是個既遙遠又 親近的友人。如果當時我們放下無謂的自尊, 不過分堅持己見,如果如果⋯⋯或許我們現在 仍然是無話不談的至交好友。 經歷過這種沉重的懊悔,才明白無私且博大的 原諒是多麼的可貴。 年少的我叛逆期作祟,在外面總是與人交善, 回到家之後卻常常對父母親感到不耐煩。他們 的一句貼心叮嚀也會被我曲解成囉唆、嘮叨; 他們好意的關心也會被我當成管太多。總之, 那個時期對於父母的每個舉動特別反感。在家 裡總是快速扒完飯,匆匆忙忙的上樓,窩在線 上與朋友聊天。想當然爾,這樣脫序的表現看 在父母眼中,當然不是一個孩子該有的樣子, 於是一次還可以忍受,兩次可以體諒,三次四 次以後,偏差的行為還是得適時制止。 「你吃飯不要吃那麼快,細嚼慢嚥才比較好 消化。」 「學校老師說,吃飯時不要講話,你們就是邊 吃邊聊天才會吃那麼慢啊!」 因為父親的出聲制止,讓我一時情緒激動開口 反駁。原本和諧的晚餐氣氛瞬間凝結。 「你看看你,對爸媽說話都那麼不耐煩,這樣 對嗎?」父親大聲的喝斥我,而我則怒氣沖沖 的將碗中的剩飯吃完,快速的離開餐桌回到自 己的房間。 難以對家人啟齒的認錯 關上房門,樓下傳來的是父母交談的窸窣聲。不 用猜,我也知道他們在談論什麼。我不像往日 那樣打開電腦,而是一個人靜靜的躺在床上, 用枕頭遮住略為耀眼的白熾光燈。思緒在大腦裡 打轉,躺了十分鐘之後,原本憤怒的情緒逐漸冷 卻,思考剛剛發生的事,明明只是一句好意的叮 嚀,自己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反應? 同樣的話語,如果是校園朋友跟我說,我一定 會笑笑的回應,又或者將之視為好友的貼心提 同心園地 195 期 2021.07 19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TUxMz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