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司同心園地雙月刊-197期

「生命無論如何都是短暫的,我們該恐懼的不 是死亡,而是⋯⋯而是沒能依照自己的想法 活。如果我們無法在有限的時光裡找到自己, 達至屬於自己的完滿與熟成,再漫長的生命對 我們都沒有意義。」她說。 每時每刻都盡力活出精彩的自己,對於死亡、疾病就能 少些恐懼 再多相信一點 就能避免過度焦慮 談到疾病,吳姵瑩希望當事人能適當的相信自 己背後的「支撐體系」,特別是相信自己是被 愛著的。人生在世,難免遭遇到疾病、意外, 了根,無論我們怎麼掙扎,都還是那個對問題 無能為力的人。」吳姵瑩說。 轉換視野 從受困者轉變為思考者、行動者 心理諮商的重要性,在於當人們受困於無能為 力的痛苦時,諮商師能藉由深度對談,引導受 困者用新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並且找到自己的 施力點。 提及疫情引發的焦慮症,吳姵瑩大致將其分為 「疾病與死亡」、「工作與金錢」、「家庭關 係」等面向。而針對每個面向,她都試著提供 新的視野,希望能夠幫助滯留於焦慮中的人重 新省視自己的處境。 關於死亡,吳姵瑩想問的是,當事人是否已經 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並且活出自己能認同的 價值?她認為對死亡的恐懼,經常伴隨著對於 「無意義」的恐慌。許多人儘管終日忙碌,卻 只是被生活填滿,而無法從中獲得充實、飽滿 感,一旦停下腳步,就會感到痛苦與空虛。 這樣的人在面對死亡時,想到的是:「我怎麼 就這樣消失了呢?為何當生命終結時,我只感 到自己一無所有?」而另一種人,因為活出了 自己,面對死亡時反而升起了感激之情,感謝 自己能夠這樣度過一生。 同心園地 197 期 2021.11 5

RkJQdWJsaXNoZXIy OTUxMz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