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提出以來,全球各國皆積極致力於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推動能源轉型,以實現永續發展。在東亞地區,日韓與臺灣有相似背景,皆屬對外部能源依賴程度高的能源進口國,因此對臺灣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本集我們將淺談日本與韓國的淨零轉型策略,分別探討兩國的轉型重點,希望讓聽眾了解日韓是如何邁向淨零。
各位收聽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朋友,大家好!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強調全球需大幅降低化石燃料依賴,提升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及利用效率。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 進一步通過《巴黎協定》第6.4條建立全球碳市場機制草案,以加速全球邁向低碳經濟轉型。日韓作為亞洲主要經濟體,為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制定清晰的淨零路徑,以下我們分別介紹日本與韓國淨零轉型關鍵策略。
首先日本在邁向淨零的過程中,希望以再生能源等無碳能源作為主要發電方式,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進一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因此採取下列重點策略:
(一) 提升再生能源占比:預計至2030年,太陽能裝機容量目標達104至118GW,並安裝10GW的離岸風電,預期再生能源發電將占日本總發電量在2030年達36%至38%,更進一步在2050年將再生能源占比提升為50%至60%。
(二) 導入混氫混氨技術:日本計劃在燃氣發電中導入30%氫進行混燒;燃煤發電導入20%氨進行混燒,並在2035年進一步提高氨混燒比例至50%,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此外,日本政府更通過立法與政策,鼓勵企業與產業界積極參與淨零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加速達成淨零排放目標:
(一) 創設綠色創新基金(Green Innovation Fund):日本政府特別編列2兆日圓預算創設綠色創新基金,為企業提供10年期的融資補助,支援業者進行關鍵淨零技術的研發與商業化應用測試。
(二) 碳稅與碳排放交易機制:日本於2012年開始實施碳稅制度,並將碳稅收入運用於減碳相關措施。此外,計劃將於2026年全面推動排放交易制度(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ETS),以價格機制引導企業參與並制定減排目標,推動企業落實減碳。
(三) 立法推動減碳技術:日本於2024年頒布《氫能社會推動法案》,透過實施價差合約,縮小氫氣與現有化石燃料間的價格差距,推動氫能普及化。亦頒布《CCS業務法案》為企業營運商建立許可制度,以加速碳捕捉與封存(CCS)技術的實施。
在韓國淨零路徑部分,根據韓國公布「第11次電力供需基本計畫(2024-2038年)(草案)」中,同樣以發展再生能源等無碳能源發電為核心,持續減少化石燃料使用,規劃至2038年將無碳能源發電比例從目前的40%提升至70%,以下是韓國主要淨零策略方向:
(一) 穩步擴展再生能源規模:韓國政府規劃每年新增6GW的風能及太陽能裝機容量,目標在2038年實現再生能源總容量達119.5 GW。
(二) 立法推動相關產業:韓國於2021年施行《氫經濟促進及氫安全管理法》,透過訂立專法促使氫能產業蓬勃發展。又於2024年韓國國會通過《二氧化碳捕捉、運輸、封存及利用法》,整合推動CCUS產業所需之法律基礎,加速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發展。
(三) 推動淘汰燃煤發電廠:韓國預計至2036年關閉28座燃煤發電廠,若該地區因而發生產業結構或就業環境改變,將依據《碳中和基本法》指定該受損害地區為「公正轉型特區」,提供支持培育新產業及吸引投資等措施。
從日韓制定的淨零策略可以發現,兩國在面臨淨零挑戰的因應對策有許多共通之處。日韓皆重視再生能源發展,未來無碳能源發電將占最大比重。同時,兩國先後積極立法推動氫能、CCS相關技術及產業發展,並透過混氫混氨燃燒技術,逐步減少對燃煤發電的依賴,以降低碳排放。
對臺灣而言,日韓淨零策略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啟發。首先,臺灣與日韓同屬天然資源有限,且對外部能源依賴程度高的能源進口國,因此在發展淨零技術過程中,需考量技術研發成本與效益之間的平衡。其次,臺灣至2050年再生能源發電目標占比更高,因此可效仿日韓制定支持氫能、CCUS及再生能源技術相關專法,吸引更多資源投入關鍵技術的研發。此外,臺灣可強化與日韓交流,透過技術合作與經驗分享,共同應對全球淨零挑戰,並實現淨零轉型。
以上是本週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整理報導,國際上電力的大小事,我們會持續密切關注並且跟大家分享,若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與好朋友分享喔!我們下次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