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總統今年1月20日上任,上任第一天就宣布了多項的新政策,並簽署好幾項行政命令,其中幾項關於能源及氣候變遷議題之政策轉向,對全球經濟及政治層面有廣泛及深遠地影響。
本期節目就川普上任後與能源相關的政策轉變重點內容與大家分享:
第一、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第二、撤銷電動車補助
第三、積極增產油氣
第四、停止推動離岸風電
嗨,各位收聽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朋友,大家好!美國川普總統今年1月20日上任,上任第一天就宣布了多項新政策,並簽署好幾項行政命令,其中幾項關於能源及氣候變遷議題之政策轉向,對全球經濟及政治層面將產生廣泛影響。
本期節目謹就重點內容與大家分享:
第一、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巴黎協定》被視為全球最重要的氣候協定之一,是在 2015年由超過200個國家共同簽署,主要目標為「以工業革命前的水平為基準,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內」,因為一旦超過,就可能在全世界造成嚴重的熱浪、海平面上升、珊瑚生態遭破壞、數百萬的島民流離失所。
今年1月20日川普上任後,卻立即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並於1月27日通知聯合國秘書長,依據巴黎協定現行規定,美國退出將於2026年1月正式生效。美國曾在2017年川普第一次當選總統時,即提出退出巴黎協定,但因行政程序,遲延至2020年11月才正式退出,隨後拜登2021年當選總統後便迅速逆轉,重新加入該協定。
川普政府表示,這類國際氣候協議不僅限制了美國的經濟成長,更讓美國納稅人的資金成為援助他國的來源,而這些國家並非美國所應支持的目標。作為歷史上累計排放最多溫室氣體國家的美國,其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代表美國未來數年將不履行拜登政府的承諾,也就是「在203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至2005年的50%」的承諾,可能大幅削弱全球減排力道,升高全球暖化惡化的風險,以致全球無法達成2030年之減排目標。
第二、撤銷電動車補助
川普提到重振美國汽車業的願景時這麼說:「我們將以幾年前無法想像的速度,重新在美國生產汽車。」,他的策略包括以下幾項:
一、取消聯邦電動車購車稅收抵免。過去美國消費者購買電動車,各州政府會提供7,500美金 (約新台幣24.3萬) 的抵稅額補助,以促進電動車普及與相關產業發展。在川普第一任總統執政期間就曾決議取消這項補助,只不過最後無疾而終,如今川普2.0時代來臨,他再次宣布取消補助。
二、凍結原計劃用於全國電動車充電站建設之基礎設施基金,總金額高達 50 億美元,讓全美高速公路電動車充電網路布建受阻。
三、廢止拜登「2030 年電動車占新車銷售50%」的目標,並計畫放寬汽車尾氣排放標準,使汽車製造商可以生產更多燃油車,而不必遵循目前嚴格的排放規範。
第三、積極增產油氣
川普在就職後,宣布美國進入國家能源緊急狀態,主張美國目前在能源與關鍵礦產的租賃、開發、生產、運輸及發電能力「遠遠不足以滿足國家需求」,是能源價格高漲的主因,並表示未來將盡全力開採化石燃料。因此,他簽署了促進阿拉斯加石油和天然氣開發的命令,放寬阿拉斯加的鑽探限制,並解除天然氣出口限制。
川普形容美國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儲量為「無與倫比的優勢」,可滿足美國因人工智慧(AI)和國內製造業成長而激增的電力需求,並表示「我們擁有其他製造國家永遠沒有的東西:全球最大的石油與天然氣儲量。我們會善加利用」,「我們將降低能源價格,重新充盈戰略準備,並將美國能源出口全世界。」
第四、停止推動離岸風電
川普在上任首日,就宣布暫停出租聯邦土地供離岸風電業者興建風場,並且表態於其任內不允許興建新風場。美國身為全球第二大風電市場,川普對風電的強硬反對態度,為處於起步階段的美國再生能源產業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也引發歐洲風電類股全面下跌
綜合以上報導,川普的就職演講及上任後發布的行政指令,已展現他推翻拜登時期「減少化石燃料需求」和「對抗氣候變遷」政策的態度,影響範圍涵蓋整個能源領域,為國際能源局勢投下重大變數,川普啟動的能源政策大轉彎,對於國際淨零推動、再生能源產業發展以及對台灣能源進口的影響,有賴持續觀察及評估。
以上是本週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整理報導,國際上電力的大小事,我們會持續密切關注並且跟大家分享,若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與好朋友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