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讓日常生活既便利又舒適,我們也早已習慣時時有電的生活。然而在極端氣候影響下,劇烈天氣常常造成偏遠山區或原鄉部落聯外道路或橋樑中斷,導致台電公司搶修機具及人力無法順利進入,增加供電線路搶修復原困難度。為讓偏遠山區或原鄉部落於災害發生時,可以在當地防災避難中心維持通訊及基本生活機能,建置防災微電網將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帶給居民電力自給自足的便利性。
各位收聽世界電力新聞周報的朋友,大家好!「強化電網韌性」是台電公司最主要推動計畫之一,過往電力採電廠及電網集中化發展,由發電廠透過輸配電系統輸送電力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近期隨著綠能及儲能系統的建置發展,能夠在地發電,就近使用的分散式微電網,也成為電網發展最夯的話題。
我們所居住的台灣寶島,四面環海,氣候屬副熱帶及熱帶季風型氣候,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惟到了夏季及秋季,只要聽到電視氣象預報一講,在東南亞外海有熱帶擾動低氣壓,未來將生成颱風,此時大家就會關心是否會侵台,尤其在極端氣候影響下,只要颱風登陸甚至貫穿台灣,都將對台灣本島造成重大的災害及損失。
在偏遠山區的村莊或原鄉部落,孕育了很多文化資源,但在劇烈天災發生電力中斷時,常常因聯外道路或橋樑中斷,導致台電公司搶修機具及人力無法順利進入,增加供電線路搶修復原困難度,為讓偏遠山區的村莊或原鄉部落居民於災害發生時,可以在當地防災避難中心維持通訊及基本生活機能,防災微電網將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帶給居民電力自給自足的便利性,這也是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
防災微電網係以該地區單一建築物,比如說避難中心或國小等,由用戶建置再生能源、儲能系統及柴油發電機等設備,並透過能源管理系統切換運轉模式,於電網正常運轉下,切換成併網模式,與台電電網結合,以確保系統供電穩定;於電網電力中斷時,切換成自主運轉模式,透過前述電力設備相互調配,供給基本用電負載,以維持地方居民生活機能。
2015年蘇迪勒颱風來襲,造成新北市烏來區聯外交通中斷,將近三千多居民受困,通訊中斷17天,網路、電話、簡訊皆無法使用,水電供應也中斷,居民無法對外聯絡,導致外面的資訊進不來,裡面的訊息出不去,部落的族人只能聚集在活動中心跟學校等待支援。到了2016年,台電公司開始與新北市政府及烏來區公所攜手合作打造福山防災微電網,建置完成後居住在福山部落泰雅族村民稱微電網如同「第二顆太陽」,讓他們在災害來臨時,在德拉楠國小及福山活動中心,可以維持通訊及一般民生用品的使用。
隨後台電公司也陸續與屏東縣政府攜手合作分別在霧台鄉的佳暮站,獅子鄉的南世站、草埔站、丹路站,以及牡丹鄉的東源站、大梅站、旭海站等7處原鄉部落避難中心以及嘉義縣政府在阿里山鄉達邦國小里佳分校建置防災微電網。
去年7月起凱米、山陀兒及康芮颱風接連的侵襲台灣,造成很多縣市淹水、土石流等災情。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的達邦國小里佳分校在災害期間就成了重要的一束光,自主運轉了101.5小時,附近村民可到國小內避難並使用基本民生電力,也可以維持通訊正常,讓外界瞭解當地情況,以利救援的布局安排。
有鑑於結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及能源管理系統的防災微電網,可達成平時強固,災時韌性的應用,台電公司已著手調查近三年易受天然災害導致電力中斷的偏鄉部落及山區,向地方政府說明防災型微電網功能及台電公司可提供之技術協助,並討論建置地點,再一同前往現場辦理勘查作業,確定適合的微電網規模及設備設置地點,後續將會提供相關技術文件送各地方政府參考,以利各地方政府辦理防災微電網建置作業,也一同為偏遠山區的村莊或原鄉部落電網韌性努力。
以上是本週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整理報導,國際上電力的大小事,我們會持續密切關注並且跟大家分享,若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與好朋友分享喔!我們下次再會!